2016年10月20日 亲情不断电

怎样用心教养孩子?

 

“>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收听
亲情不断电161020——王豆豆整理
“>收听“>收听

收听


有一个邻家女孩不喜欢弹钢琴而是喜欢踢足球,女子足球在加拿大是一个非常盛行的项目,加拿大女子足球队也在世界上取得过很多奖项。在这里从小学到中学足球夏令营非常普及,而且对男孩女孩同样开放。我们会注意到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现象:很多父母培养自己的孩子是从自身的一些背景出发的,由于自己的缺憾、或者自己的专长来刻意培养孩子。这个小女孩的爸爸也曾经踢过足球,但是却不是特别喜欢足球,而是更擅长滑雪、溜冰这样的冬季项目,而女孩呢,却又非常喜欢夏季的草地足球。所以,我们在培养孩子才艺时是不是应该仔细观察一下孩子,问问孩子的兴趣在哪里呢?而不是填鸭式的命令式的让孩子学一些父母自己意愿内的才艺。

  其实,父母往往在安排孩子学习某项才艺时,他们已经把孩子未来一生的道路想好了。父母如果只是为了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一比长短时,那就不要学了,因为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已经不是主体而是成为和别人家孩子相比的工具,这样孩子的学习会很不快乐。比来比去其实就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这就又回到上次的主题——面子问题,只是为了家长自己的面子而已。那上帝创造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尊贵的身份,我们不需要和别人比较,不需要外表累积很多的名牌和很多的财富来充当我们内在心灵的需要。我们中国人比的文化和期待常常会让孩子有压力。我们通常让我们的孩子学一样乐器,但是却很少注意孩子学这门乐器时快不快乐他有没有享受在其中。

  为什么西方的一些现代音乐是从文艺复兴时代发展起来的呢?因为那个时候出现了归正神学的运动。就是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归回到圣经的这个运动,开始导致了一系列文艺复兴。事实上,真正音乐的精髓是人本身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内在的表达。而学习和考级本身并不能证明什么,拿到等级证书不一定就学到了音乐的精髓,或许只是一些皮毛,一些音乐知识而已,而乐者本身的思想未必能够领悟。

  半年前在中国发生了一件很有名的案件。就是音乐学院的药家鑫撞人后又杀死被撞妇女的事件。他的父母说药是个听话的孩子,能考上音乐学院很努力、很不容易,上学后也通过勤工俭学赚钱,他们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会选择杀人,而且还随身带着尖刀。所以我们在栽培孩子技艺和专长的同时,父母怎样栽培孩子健全的人格,不光是情绪处理还有危机处理能力。在加拿大也发生过这样极端的案例,就是一个女孩带着外人戕害她的父母。因为平时父母特别宠爱孩子,几乎是要什么给什么,一旦她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发生过激的常人不能理解的举动。过去孩子不听话、调皮会被说成是任性,现在的孩子甚至会将父母杀害,他们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到底是怎么了?

  如果一个小孩活在批评里,他就学会定罪。
  如果一个小孩活在嘲笑里,他就学会害羞。
  如果一个小孩活在仇恨里,他就学会斗争。
  如果一个小孩活在羞愧里,他就学会自责。
  如果一个小孩活在包容里,他就学会忍耐。
  如果一个小孩活在鼓励里,他就学会自信。
  如果一个小孩活在称赞里,他就学会感激。
  如果一个小孩活在公正里,他就学会公平。
  如果一个小孩活在安全里,他就学会信心。
  如果一个小孩活在友爱里,他就学会爱心。

  圣经说:“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想要亲情温暖,学习如何去爱。
  其实家庭里面是有一些位阶的,首先是夫妻关系,二人离开父母成为一体;然后有了孩子后接下来就是发展亲子关系。而现在的孩子就是家里的小皇帝,位阶发生错误,我要什么就要给我什么。我们基督教里要求要爱人如己,而这样小皇帝式的孩子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只是爱自己而且要别人都来爱他,他的观念里没有想到别人。而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满足同时也要关心别人的感受。而之前的两个例子,药家鑫在撞到别人后只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我该怎么办?这是我的污点,我必须想办法处理掉,而不是考虑被撞者的感受。仔细想想,每个人都不可能不出错的。那怎样培养孩子建立一个处理问题的机制呢?其实只有孩子出错才能知道问题在哪里,这样就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处理问题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才会举一反三自己处理问题。

  最主要的是帮助我们的孩子建立自己的原则,当他学会这些原则以后,面对一些问题时就会自己慢慢学着处理,等他长大后可能就不会犯那样的一些错误。尊老爱幼也好,谦卑礼让也好,懂得分享也好,其实都是尊崇了同一套原则。有一本书叫做《用心教养小孩子》,在这本书里把圣经的原则贯彻进去,教会了家长怎样和孩子分享在一起的时间,把圣经推崇的思想栽种在孩子的心里。

  允许孩子犯错误,出错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事实上不出错是绝对不可能的,我们圣经中就有很好的例子,你看大卫,上帝说“他是合我心意的人。”可是大卫一生犯了多少错误,在我们看来有些都是十恶不赦的错误,可是上帝却说“他是合我心意的人。”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这样说背后的意思是什么呢?律法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对错,当犯错后内心的愧疚和不安,让我知道回到上帝的面前认错悔改。大卫犯错后,上帝通过先知责备他,大卫第一个反应是:我真的是做错了!其实上帝看重的就是他知道自己错了,知道自己错在哪里,然后有一个知错、谦卑、俯伏的心情回到上帝面前。

“>收听“>收听“>收听
只要你知道自己错了,只要你知道自己软弱,不要紧,上帝的恩典就在这个时候把你重新建立起来。上帝的恩典就在软弱的人身上显得完全。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