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30日 拥抱每一天

几句话,让你深思反省

 

收听


智慧语录
20161230——荣天、萍萍整理


你越是要避免变化,就越会妨碍生命的成长。


成功之路总是在建设之中。


当心你的思想,它会成为你的行动;当心你的行动,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心你的习惯,它会成为性格;当心你的性格,它会成为你的命运。


爱不仅仅是彼此凝视,也是一起注视同一个方向。


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这是平庸之辈;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处理,这才是真正的天才。


生活就像骑单车,只有不断前进,才能保持平衡。


让你脱颖而出的特质,就是你的创造力。


要回头看,才能认识自己;要往前看,才能超越自己。


你要认识上帝,就得平安,福气也必临到你。


主持人:凌云;文章来自网络,有增删修改


拥抱小语
20161230——荣天、萍萍整理


亲爱的朋友,今天雅薇将和大家来一起分享两个很有启发意义的小故事。


风度不是装出来的


一位
40多岁优雅的女人带着她的儿子走进上海一个著名企业总部大厦楼下的花园,并在一张长椅上坐下来吃东西。


不一会儿这位妇女往地上扔了一个废纸屑,不远处有个老人在修剪花木,他什么话也没有说,走过去捡起那个纸屑,把它扔进了一旁的垃圾箱里。


过了一会儿,这个女人又扔了一个。老人再次走过去把那个纸屑捡起扔到了垃圾箱里……就这样,老人一连捡了三次。


妇女指着老人说:“看见了吧,你如果现在不好好上学,将来就跟他一样没出息,只能做这些卑微低贱的工作
!


老人听见后放下剪刀过来说:“你好,这里是集团的私家花园,你是怎么进来的
?”中年女人高傲地说:“我是刚被应聘来的部门经理。”


这时一名男子匆匆走过来,恭恭敬敬地站在老人面前。对老人说:“总裁,会议马上就要开始了”老人说:“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的职务!”“是,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办!”那人连声应道。


老人吩咐完后径直朝小男孩走去,他伸手抚摸了一下男孩的头,意味深长地说:“我希望你明白,在这世界上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和每个人的劳动成果……”中年女人被眼前骤然发生的事情惊呆了。她一下子瘫坐在长椅上。她如果知道是总裁就一定不会做这无理的事。可是她做了,只不过是在园丁身份的总裁面前做的。为什么?是因为身份的高低么?


尊重每个人,不以身份而区别这是你的风度,风度不是装出来的,你总会暴露你真实的一面,财富不是一辈子的朋友,学会尊重才是一辈子的财富。只有这样,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机会总在不经意间考量人的真诚


在美国一家百货商店里,由于突然下雨,有位衣着简朴的老太太浑身湿透的进来避雨,几乎所有的售货员都不愿意进来理这位老太太,有个小伙子很诚恳地对老太太说:“夫人你好,能为您做些什么?”“不用了,我躲一下雨马上就走。”老太太觉得借别人的地方躲雨,有点不安,就想买一点商品,可是转了半天实在不知道买什么。这位小伙子看到了就对老太太说,“夫人,您不必为难!我搬了一张椅子放在门口,您安心休息就好了。”两个小时后雨停后,老太太要了小伙子的名片离开了。几个月后,这个小伙子获得一个机会,被指定代表这家百货公司和另一家大的家族公司洽谈业务,利润巨大。后来才知道是一位老太太给的机会,这位老太太不是别人,正是美国亿万富翁“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


于是,这位小伙子由此一帆风顺,青云直上,成为“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左膀右臂,同时也是地位仅次于卡内基的富可敌国的重要人物。


主持人:雅薇;文章来自网络


拥抱每一天
20161230:——越歌整理


改变带来医治(37):当我们没有界线,会有什么症状

在上回我们谈到,当我们没有界线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症状,让我们继续来学习。


被动的挑衅行为


被动的挑衅行为,表现在对要求的间接抗拒。举例来说,如果一位妇女不得不做学校的义工,她可能说好,然后以忘记会议、耽搁计划、错置对象等作消极的抗拒。她没有足够的勇气来设定界线,并对学校说不。


当我们不设限,就无法做到“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雅
5:12),我们很可能会被动地设限。很多人因为答应别人却不能做到,以致有很大的挣扎,这就是被动的挑衅,他们说不的方法是被动的。


拖累症


这是一种学习而来的态度、感觉及行为,使人严重地忽视自己的健康和福祉,只为满足别人的期望。这种人总是把别人摆在第一位,甚至使自己受伤害。他们看不清谁应该为什么负责,常常助长罪恶。这种人对界限困惑,他们为别人负责,而不能“对”别人负责。


身份混淆


身份来自认识自己是谁。不能对自己界线内的事负责、与人分离的人,无法认清自己是谁,别人是谁。我们必须知道我们是谁。


独处的困难


有些人的界线不够好,以致他不太能把自己和别人分开。他们害怕孤独,因为他们的内心没有人可以相伴。他们的内心没有可以接受或给予爱的空间。他们一定要和人在一起才能生存。


这些人并非无法与人相连,但他们缺乏一种内在的相连感。正如水倒入一个无底的杯子,他们得到越多爱,他们就更需要爱。他们无法存留。他们需要的就是——界线——来帮助他们建立内在的结构。


被虐待狂


被虐待狂是因自己或别人,加在自己身体或心理上的痛苦而获得快乐的人。他们无法对虐待者设限。他们由痛苦羞辱中得到满足。痛苦使他们的需要越来越大,这使得他们更难设限。他们太需要人,以致他们不能对人设限。被虐待狂需要有支持的团体,学习对虐待者设限。


受害者心态


这种人看自己为环境或别人的受害者,他们从不为自己负责。他们会说:“我必须,我没有选择。”他们否认任何的责任,尤其是关于选择。他们认为自己是没有选择的。


埋怨


埋怨和受害者心态很像,埋怨者将责任指向别人。当然,别人的确会带给我们痛苦,但当我们落入埋怨中时,我们会让别人为我们的痛苦负责,这使我们更陷入痛苦的光景当中。埋怨的人不会改变,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态度、感觉或行为不负责任。


过分负责和罪恶感


没有清楚界线的人,会对不该负责的事觉得有责任。比如别人的感觉、失望和行为。当他们不能达到别人的希望时,他们就有罪恶感。当他们不能完成他们所以为的责任时,他们就觉得自己不够好。当他们不能使别人快乐时,他们就有罪恶感。


过分不负责


对别人过分负责的人,很容易忽视自己的后院。他们不担当自己的担子(加
6:5),因为他们太忙于担别人的担子。他们通常不去处理自己的痛苦和生活。


勉强


保罗在《哥林多后书》
97节说到有人施舍会勉强作难,他们觉得被迫、不自由、不能控制自己。


被遗弃之感


他们很会照顾别人,于是觉得别人也该来照顾他们。当情形不如他们想象时,他们就觉得遭遗弃。他们觉得别人不够慈爱、不够关心自己。他们觉得自己是施予者,而别人是接受者。


孤立


界线混淆的人,会感到没有自由,他们可能有扭曲的思想,会避免人际关系以避免界线。对他们而言,与人亲密即失去界线和自我,这令他们害怕。因此他们选择逃避人际关系,进入孤立的世界。一个人独处就不会被侵略或控制。


极端依赖


从来没有真正对自己生命负责的人,会以为他们不可能为自己负责。他们依赖别人替他们向世界交涉,他们倾向把自己和这个人融合。他们很怕分离。


没有秩序缺乏方向


对自己缺乏清楚定义的人,常会缺乏方向和目标。他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目标、喜好、厌恶。他们很容易被别人岁说的导入歧途,以致自己没有目标。


饮食失控


对生命失控的人常转向食物、药物、酒精以麻痹自己,或让自己觉得还能控制一些事。尤其对厌食症或易饿的病人,这是很真实的。界线对饮食失控者是非常重要的。


沉溺于食物或酒精中的人,当界线清楚之后,他们对自己也会有清楚的意识,会开始自我控制。易饿症者特别要解决分离的问题。而对食物爱恨并存者,当界线清楚时,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拖延


拖延,或把不愉快的事推到将来,通常肇启于缺乏清楚的界限。拖延者不觉得他们真正在做选择;他们说不,并不是真正的不。他们说好,其实是不。他们以不完成一件事,来说出他们的不。这是一种扭曲的控制欲。


这是两个儿子比喻中的情形(太
21:28-31)。拖延的儿子没有诚实地表达意见。他说去却没有去。另一个儿子说不,后来却改变心意去做工了。当他说不时,他是诚实的,所以当他说好时,他也是诚实的。


冲动


冲动的人常有界线的问题。他们缺乏内在的结构。他们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对自己也不太能说不。当界线清楚后,他们会学习自制而说不,能对冲动产生控制。


焦虑


有些人有一种模糊的紧张和焦虑,这和缺乏界线有关。他们缺乏内在的结构,以致无法处理自己的感觉,或应付外面的要求。他们无法指出有什么特别的冲突,但就是焦虑。这样的人也许不是要去解决某一个问题,而是应该建立更强的界线,以了解自己是谁。


这样他们才会更能自我控制,有更强的能力处理感觉,结果就是更少的焦虑。


强迫性的强制行为


有强迫行为者心中经常有无理的想法;有强制行为者心中有无法抗拒的冲动去做无理的行为。有强迫性强制行为者,同时挣扎于心中的无理想法和无法抗拒的冲动。举例来说,一个人强迫自己每小时都要洗手,就是一种强迫性的强制行为。他有一种强迫性的想法,就是自己会感冒,所以他的强制行为就是以不断洗手来预防。


设定界线是一种大胆的行为。不能设限的人,把它转换为对自己痛苦的强制。好像非要如此他们才会安全。借着加强设限的能力,人可以解决这种问题。设限是使内心有健康的机能,使我们可以对强迫行为说不。它把自制力还给人,使人不必再有强制行为。


强迫行为的本质是缺乏自由。设限及对别人说不,则会带来自由。


亲爱的朋友,盼望今天的分享能够帮助你作为设限的基准。愿神赐福给您。


主持人:陆平;作者:亨利·克劳德博士


诗歌:《耶稣知道
/他愿做你亲爱朋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