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3日 拥抱每一天

心若年轻,岁月不老

 

收听

智慧语录20160923——荣天、萍萍整理

亲爱的朋友,凌云想对你说,你今年几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是否还年轻。

看清一个人又何必去揭穿;不喜欢一个人又何必去翻脸。活着,总会有看不惯的人,就如别人也会看不惯我们。人的成熟不在年龄,而是懂得了放弃,学会了圆融,知道了不争。有些苦衷不言痛,不是没有感觉,而是知道说与不说都一样;有些暗伤,不是不在乎,而是懂得了自我疗伤。

成败聚散,都是人生中的一种成长。人,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价值,各有各的理念,各有各的世界观,各有各的人生观,各有各的价值观。不随意苛求别人,不盲目要求自己,保持善良,做到真诚,宽容待人,严于律己,得与失,成与败,聚或散,都是人生中的一种成长。看淡,心情才好;看开,日子才美。

心是一块田,快乐自己种。人活着不是靠身体,而是靠心灵。有时候,换个心情,你就会快乐些。心是一块田,要靠自己去播种,人种的是什么,收的就是什么。如果你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一颗善良的心,你就是播下了快乐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一颗快乐的心。

胸襟决定器量,境界决定高下。人心就像一个容器,装的快乐多了,烦恼自然就少;装的简单多了,纠结自然就少。

事在人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顺其自然是一种达观的生存之道,水到渠成是一种高超的处世智慧,天助自助是一种合乎中道的自我认知,淡泊宁静是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守住心中那一季春暖花开,其实,我们想要的幸福一直都在。

人生无常,心态最重要。人生,因静而从容,因从容而优雅。淡然于心,自在于世间。云淡得悠闲,水淡育万物。世间之事,纷纷扰扰,对错得失,难求完美。若一心想要事事求顺意,反而深陷于计较的泥潭无法自拔,若凡事但求无愧于心。得失荣辱都不介怀,自然落得清闲自在。人活一世,我们的心比什么都重要。

一念之间,能将天堂看作地狱,也能将地狱化作天堂。

折磨人的,往往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人对事物的看法。《圣经》说:“因为他的心怎样思量,他为人便是怎样。”

主持人:凌云;文章来自网络,有增删修改

诗歌:《愿将我的心归你》

改变带来医治(28):我们如何发展界限

拥抱每一天20160923——越歌整理

珍妮来寻求医治,因为她感到“恐慌来袭”。她丈夫酗酒,引起家中的问题。她试着成为有慈爱肯支持的妻子,却没有改善情况,反而越来越糟。

她读了一些有关设定界限的书,以及如何不使自己称为促成别人虐待的人。她明白自己必须对丈夫不当的行为说不,有时候当他狂闹时,必须离开他,不管他。

然而当她限定丈夫的行为时,她感到极度的恐慌。她觉得自己好像掉进了一个洞里。她战兢害怕,觉得可怕的孤单要把她吞吃。

当她更了解自己时,才发现自己的相连感不够好。她的内在很孤立。当人不在她身边时,她没有能力在情绪上保持与人相连。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情绪对象的恒常性”。珍妮在所爱的人离开时,感到极大的孤寂。

当她离开丈夫时,感到恐惧。但如果她不离开,又要加强了丈夫对她虐待。她在两难之间,正如许多被虐待者所在的两种捆绑中。他们正是“没有他活不下去,有他也活不下去”。

珍妮学到了一个重要的功课:先要有内在的相连感,才能设立界限。没有相连,界限发生不了作用。那是缺乏爱的一种界限,正如地狱。

当珍妮了解到自己为什么不能对丈夫的行为设定界限后,她开始为自己缺乏与人依附而努力。她加入了一个支持团体,帮助她建立与别人的关系,并在对丈夫的行为设定界限上给予辅导。她发现可以与人分离而不孤单,而设定界限并不表示不爱对方。

珍妮不再成为丈夫施虐的驱使者。以往,因为缺乏与人相连,丈夫为所欲为。当她得到外面的支持后,她可以为自己站起来,而丈夫也被迫去面对自己的问题。他觉悟到自己的行为造成处境的孤立,并且第一次为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受苦。后果是行为改变的因素。珍妮以往没有给他改变行为的机会。

渐渐地,他不再酗酒了,他们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若没有支持团体的插手,帮助她建立相连感,她不可能与丈夫的行为分开,先有相连,才能够有分离。

相连

相连是成长的第一个阶段同时也是很重要的阶段。我们要能与别人建立关系才会存活,这也是上帝的形象中关系方面的基础。

如果一个人不能依附,分离就没有意义。我们先要成为别人的一部分,才能与人分离。依附感给我们分离的安全感和力量。

恢复和好的关系,是建立与上帝亲密的第一步。“小子们哪,我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的罪借着主名得了赦免。”(约壹2:12)第一步是饶恕,它带来相连。

当我们研究一个人的发展时,会发现第一年是建立相连感的时间。非常少有分离在第一年发生。这也是建立爱的基础的时候,使“爱心有根有基”(弗3:17)。这让我们在冒险尝试分离时,有不可缺少的安全感。除非我们有相连,否则我们不可能有真正的分离。

渐渐分离

经过一年的相连和依附,分离的过程开始展开。婴儿发展出一种奇妙的能力,称为第二过程。因为是在发展感觉和爱的主要过程之后展开的。

第二过程发展分离和身份。它们基于行动能力、语言发展、思想发展、理解因果关系、更大的行为范围、更多理解身体及情绪分离以及“意志”的发展。这些听起来都很好,但很奇怪许多人都称这段时间是“可怕的两岁”!我听到一个朋友称这段时间为“美妙的两岁”。她品尝孩子蓓蕾萌芽和分离的滋味。这真是一个新鲜的说法。

当这些过程开展时,对母亲和婴儿都是很大的改变。本来几乎是一体的,现在成为两个分开的个体。想一想上帝所设计的美好过程,在起初相连的阶段,建立信任与关系,再从信任建立不至令人害怕的分离。这也是新约中主仆的相连关系。因为上帝对我们爱,他给我们分离的自由,但我们宁愿受爱的约束。

当爱在母子间建立后,孩子逐渐形成分离的意识。他慢慢理解自己的界限,并与母亲分离。他开始了解谁是我,谁是母亲。当婴儿有行为能力后,他开始走离母亲。他开始学习有自己的生活,虽然是小小的一部分。他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他越有行动能力,他越能自由地离开母亲。分离不再只有母亲可以主动,孩子可以照自己的愿望主动分离。

当他思想的容量增加时,他可以与世界有更好的交涉,甚至可以叫出一些东西的名字。他开始使唤,并按照目的使用东西。他可以说出自己的要求,得不到就大叫。他正在学习思想并谈论一个分离于母亲的世界。

同时,他学习在其他方面与母亲分离。他学习到有时候走路跌倒,是自己行动的后果,不是母亲使他如此。当他跌倒或有新发现时,他感觉跌倒的痛苦和发现的喜悦。当母亲与他分享这些经验时,他学习珍惜,并拥有这些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同样的,他学习到他有能力做事。这是达成目标和培养能力的开始。此外,他也学习到他的能力有限,需要帮助。界限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感受到完成一件事的得意洋洋及成就感是出于自己的行为及后果。他需要学习什么是被允许的界限,而他的能力又会带来什么后果。他慢慢学习与外界合作。

这孩子学到他可以想要一些东西,并经由自己努力或别人帮助获得它。他也学到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每一件东西。对欲望的内在界限因此形成。

他理解到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如果他选择打人,会有后果。如果他选择在街上游荡,也会有后果。(这里所讨论的是分离的过程,而非管教,因此我不讨论每种行为的后果。)如果他走到窗边,他会经验到好的后果就是看到美丽的花。他发现因果定律,“我选择行动,它会带来快乐。”但同时选择也带来痛苦。“当我选择去碰暖炉,它会使我痛。”

经多每一次的行动、感觉,和选择,这孩子越来越了解,是他,不是他母亲,要为一切负责。他也学到自己的想法和感觉不一定和母亲一样的。

亲爱的朋友,您对界线的认识有多少呢?您是否有自己的界限呢?盼望今天的分享能够帮助您设定适度的界限,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

主持人:陆平;作者:亨利·克劳德博士

诗歌:《界限》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