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8日 亲情不断电

家人间保持恰当的距离

家人间保持恰当的距离


亲情不断电130708——星星整理

收听

泰戈尔诗里有一句很有智慧的言语,就是:“人好像刺猬,远了觉得冷,近了又有刺。”这给我们一个提醒,就是远近要得当。前一段时间我们讨论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关系:父母跟子女之间的关系、弟兄姐妹之间的关系,甚至讲到婆媳之间的关系、亲家之间的关系、三代同堂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关系里,比较难的是怎样又保持亲密无间,又保有个人的私人空间。

怎样在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种距离,说起来是一种艺术,实践起来真的很难。比如,我们做父母的,我们巴不得要了解我们孩子的一切的事情,因为觉得如果没有足够的了解,就很难掌握。当孩子进入青少年期时就开始知道有个人隐私这样的一个权利,特别是在北美长大的孩子。如果父母亲出于好奇,看他们跟朋友的互动,而且因为他们的对话不合父母的观念,去跟孩子谈,那孩子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你们怎么可以看我们的对话?就会觉得长辈们管太多了。这样的问题其实是靠双方的,如果你对孩子有信任,知道在大方向家庭教育之下你觉得孩子是值得信任的,在某种程度上要让他们慢慢地独立学会去处理他们的事情。在小孩子的时候,父母跟孩子的距离很近,一天都盯着他,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一点一点放手,他们有事情自然会跟你说,用分享的方式远远超过用质问或者是报告这样的态度了。

做父亲的对女儿更加关心,除了关心她的饮食起居外,还关心她的交友等。当有男孩对女儿表示有好感时,做父亲的不要过分紧张,因为这样,反而会让女儿对你有戒心。要放手,关心她的生活,教导她要如何保护自己,这样女儿反倒要把她的事情告诉你。这个空间感、距离感真的不容易拿捏,但是从孩子对你的反应上要知道如何来调节。如果她什么都对你防备了,可能就是一个信号——你太过分了,她什么都不跟你谈了。

怎么能又了解孩子、又不过多地干涉他呢?在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等的使用,我们可以成为他的好友,可以了解他跟谁交往。知道了也不要太紧张,小孩子之间有他们之间谈话的方式。所以,父母对高科技的东西要了解一下,这样他们说起什么事情也不至于太外行。这样对孩子有了解,又不过分干涉,可以跟孩子保持一种距离,一种很美的感觉。

夫妻之间的距离也是一门大学问。即使是夫妻,也有一些只想自己知道的事情,这些事当另一半想要知道,不要去轻易地碰触,或在适当的时候,大家可以聊开来,愿意用倾听的方式给对方支持,这远远比恶意地质询或者故意挑起那个不愿意被人触碰到的伤心事要好,这样的距离互相才幸福、开心。

隐私权现在越来越被重视,但隐私不是互相隐瞒。说到距离,男女之间的理解会不同。做太太的希望丈夫什么事情都汇报,可能就是表示丈夫很爱自己。很多时候,看到有些家庭丈夫会躲开太太,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个就是对距离的理解不同。太太要了解男人对距离的理解,男人也要了解太太对距离的理解。在双方的关系中,有些事情是一个人完成,比如太太有时候希望有一个自己独处的时间;丈夫如果去看一个展览,而太太不喜欢,就没有必要非要拉着太太去。所以,如果夫妻之间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有一个个人生活隐私的空间,对夫妻的关系上是加分的。如果丈夫出差了,请记得每天要打一个电话给你的太太,这是必要的距离。

我们做基督徒的,都喜欢读《圣经》。我们读的时候,就发现上帝跟人的距离感真的是很欣赏的。《圣经》中的一些人物故事,当人觉得自己很厉害的时候,上帝都不出声,关键的时候,上帝给你一个声音,给你一个提醒,很多时候就学到功课了。这就如同我们跟小孩子的关系,如果你什么都管,他学不到功课,他付了代价了,他动了脑筋了,他也努力了,他不太成功,那时候你再给他一个提醒,他真的学到功课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很多时候我们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生活在自己的生活、工作、社会的环境里,很多时候你想控制他、想让他成为你的另外一个人的时候,他的成长就被封闭住了。你让他自己去闯、去打拼,当有一天他征求你意见的时候,你给他一个意见,很多时候那真的是一个好的提醒。

无论是孩子,还是夫妻之间,很多时候往往认为“我”的观点是最好的,会用这样一个错误的出发点来看事情,来说话。如果这个距离没有拿捏好的话,这种很自我的表达方式就会造成家里大大小小的问题。这些小小的问题累积起来,就会造成大的反响,造成夫妻常年失和;孩子和父母亲的关系一开始没有处理好,有一天忽然间爆发,孩子就离家了等。其实,所有的小问题不要轻看它,你就会发现有足够的智慧好好理解、彼此帮助的时候,家里就有和乐的气氛。这就是我们的重点所在。距离怎样才能产生一种美的效果、好的效果,就是每一个人都要从自己的角度来反省自己,很多时候要感同身受,要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圣经》教导我们,你愿意让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