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9日 亲情不断电

界限

亲情不断电140729——荣天整理

收听

今天我们继续讨论小孩子的成长问题。上一次我们讲到青少年的隐私权,大人不光是教育小孩子,回顾我们自己在成长的时候,也有很多的心路历程。经历未必一样,但很多时候心里的想法都是一样的。
  还记得小时候男女同桌上的那条界限,我们经常用这界限来量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其实,我们从小在与别人的互动中就有一个界限,如何才能在互动过程中使我们成长呢?
  例如,有一些家庭完全没有界限。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好的方面就是所有家庭的东西全都共用,所有好东西大家都一起分享。但是忽略了个体的独立性。所以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没有清楚的跟别人有一个界限。
  那什么是界限呢?这个界限就是我跟别人的距离,这个界限有时是心理的,有时是身体的,还有时是环境的。其实,人跟人的界限都是有距离的。例如,有人在跟我讲话时,距离我很近,我就会感觉不舒服,有压力,就会抗拒的向后退。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注意这样的问题,大都忍受压抑下来,而这种压抑也就慢慢的转化成心理的禁区。等到我们变成大人了,突然有一天,一个人一句话或一件事,就会触动我们内心的禁区,引爆我们心中埋藏的地雷。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这是到底是为什么。其实,这就是我们没有将内心的界限、禁区做一个澄清和了解。而这在我们的生活里却是十分重要的。
  每一个父母都可以回想自己小时候的成长过程,想一想你们跟父母的关系。在这个关系当中有没有建立一个界限?例如,我们上一次说到青少年的隐私权,很多家长都问,孩子的日记我们可不可以看?当孩子知道父母看他们的日记时会很生气。其实父母看孩子的日记,他是不清楚这个界限的。因为日记是一个人的隐私权,不管这个人多大,即使这个孩子也只有几岁,你也要问他,征求她的意见,在她允许下才可以看的。有些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回想小时候跟父母的界限,以及如何在成长过程中跟父母相处的。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帮助他们跟父母和跟别人相处时建立一个界限。这个界限不是划清情感的独立与生疏,而是当孩子和别人相处时,自然的表达出一个想法和感觉。例如,当我们和孩子相处时,我们不是为了他负责,不是帮他做,不是介入他的生活,而是跟孩子一起去做,一起互动。
  生活中有好多事情,我们都不明白,很疑惑。有些人从小就没有想过界限,在婚姻最初,更不懂得和丈夫设立界限,只是一再的要求别人做很多事,或一再的为别人去做,其实是不对的。只有分清界限,知道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给予的,你才能为家人提供一个好的环境。
  关于隐私权最重要的就是:爱和尊重。而尊重在这里就更为重要了。很多人都没有体会到界限这个问题,但它又是很多人的要求。例如,在食堂吃饭或者图书馆看书,如果地方不拥挤,一般坐的都是和别人有距离,而不是挨着别人做的。如果不拥挤,有人挨着我们坐,我们心里就会很不舒服,其实这个就是界限的问题。可在西方,他们的餐厅座位都是有距离的,他们很尊重个人的隐私,这就是我们心里面很自然、很直接的感受,这感受需要我们明白,也需要我们站在别人的角度体会,理解我们的情绪,也学会如何面对它
  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设定自己的界限。例如夫妻相处时,在婚前很多夫妻,生活里没有界限,彼此的要求全都满足,甚至有些时候还过了尺度,去帮对方做一些事,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感受,有很多不满的时候甚至都没有讲,当压抑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因为一些小事儿爆发。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就是不喜欢说不,不太会拒绝别人。当我们与别人之间发生矛盾,或者当别人要求我们做一些不喜欢又无法去做的事情时,我们首先应该体察一下我们内心的想法,冷静的做出一个选择。我们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是有选择的。之所以默然同意,是因为我们害怕拒绝后会产生不愉快。其实,勇敢说不,是对自己的一种澄清和体察。说不的结果,不一定就会不愉快。很多时候我们的为难和应付,却造成了更多不和谐的误会。这些时候我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只是单纯的以事论事,只是做出一种信息的交换。我们的内心情感很丰富,当我们把内心的情感做一个整理时,就越发感觉上帝的话语,感受到上帝对我们的带领。我们就好像是一个杯子,上帝的带领就好像在为这杯子里倒水一样,只有将那些忧虑、烦恼,和疑惑全部的理清,将它们从杯子里清理干净,上帝的活水才能注入进来。
  大人在学习和工作时,孩子都是看着的,小孩子的学习界限很多时候都是大人。夫妻双方相处的和谐,也给孩子一个很大的祝福,认识我们自己对彼此的相处才更为重要。
  说到隐私权、界限,这界限真是一辈子的功课。如何设定一个界限,能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现在的青少年,有很多信件和日记都是有隐私的,父母需要什么是属于孩子的隐私部分,什么是属于保护他需要父母介入的部分,是要跟孩子讨论的。什么是你的隐私,什么是我们需要保护你的。当你尊重孩子的时候,相对的他也会学习尊重你。
  有一次有个妈妈对我说:我孩子的房间太乱了。然后我就问他,他是现在变成这样,还是以前一直这个样子,他妈妈就说,以前就是这个样子。后来我就问她说,他不是青少年之前,你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妈妈说:我就一边帮他整理,一边骂他。所以,小孩子只学到了妈妈的情绪,他知道妈妈还是会帮他做的,所以他一直到青少年都没有改变。
  所以,这个界限和隐私权是很重要的。是从小就需要培养的。真的发现,小孩子学习这些观点,真的是受益一生的,他们学习这些不是在学校,不是在老师,而是在家里,在于我们每一位家长,因为,最好的老师就是家长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