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日 亲情不断电

造就孩子六要素(一):忍耐

                

亲情不断电150101——青草地整理

收听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天都会与很多人说话,还是说现在用打字、微信代替了我们的说话?但是与孩子之间面对面是效果最好的沟通。

梦远:做爸爸做妈妈的听好了,今天这一集是很特殊的课程,我们要开始连续几集的介绍一本很好的教材。教材是有袁大同老师讲的。课程值得我们父母踏踏实实好好的来学一学,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程敏:特别是讲到很多他自己的故事和例子,还有他周围的故事,并且他以前做过一个私校的校长,有很多的故事真的是很有说服力。而且是让我们觉得有切身的感受、很接近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很好的反思一下,看看我们做父母的还可以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可以做的更好一些。做父母的也是学无止境的。

程敏:对!完全是!袁老师做的这个DVD的节目叫做《造就孩子的六个要素》,大家可以到网上去购买,总共有六讲。DVD应该是一整套购买的,这样可以从头开始学习,慢慢的思考和斟酌。对于每一个课程听出来和行出来完全不一样,行出来是每天做一点点,改变一点点。建议大家可以收藏这一个教材。今天主要是以分享的角度与程敏一起来和大家说我们看了这个教材之后我们的受益在什么地方。

我想这六要素肯定有共通性。如果有学龄前的孩子的话,就更要好好的去听。培养孩子的六要素如果能从孩子的幼儿时期开始建立的话,应该是最好的时候。

如果一个小孩活在批评里、他就学会定罪,

如果一个小孩活在嘲笑里、他就学会害羞,

如果一个小孩活在仇恨里、他就学会争斗,

如果一个小孩活在羞愧里、他就学会自责,

如果一个小孩活在包容里、他就学会忍耐,

如果一个小孩活在鼓励里、他就学会自行,

如果一个小孩活在称赞里、他就学会感激,

如果一个小孩活在公正里、他就学会公平,

如果一个小孩活在安全里、他就学会信心,

如果一个小孩活在有爱里、他就学会爱心,

圣经说“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想要亲情温暖、学习如何去爱。

梦远:袁老师用了一幅图来说明教孩子六要素之间的关系,用的是一栋房子来说明每一个要素都是很重要的,比方说建造一座房子在打地基的时候需要“接纳”和“赞赏”来做地基,到建造房子内墙的时候“关爱”在左边、“时间”在右边,第二层是“责任”,屋顶就是“权威”,也就是第六个要素。这六个要素摆在一座房子当中、我觉得袁老师特别有智慧。远远看去这就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根基重要、屋顶也同样重要,不然就会漏雨了。我们盖房子必定要打地基、所以这六要素首先要看重的是从根基开始。因此“接纳”就排成了第一个要素啦。

梦远:哪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我们中国的父母爱自己的孩子都爱不过来,接纳还是问题吗?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多幸福、生下来就是独生子女、父母、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六个大人在爱着他,肯定是百分百的接纳。

程明:这些只能是在物质上的接纳、但是在小孩子精神上,我们很多时候的念头和说出来的话都不是真正的去接纳孩子。

梦远:说到这个,我看教材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感受、平时我们挂在嘴巴上的口头语都是不接纳孩子的表现。因此我们在很多的地方都需要改变的。为什么父母说出来的话出于爱,结果却是带来伤害呢?

程明:袁老师举一个普遍的例子是对于孩子拿回考试成绩的时候家长说的话,家长对孩子说:“你这个成绩还配吃我们家的饭吗?”

梦远:这话严重了,但是类似的话我们常常都会说出口的。特别是拿到成绩单的时候、我们一看到有些成绩考的不好,已经不再是就事论事、而是我们的情绪先起来。口无遮拦,太正常了。这就把成绩和孩子看做一体了。这个在无形当中从孩子的理解上就是一种不接受,所以总是拒绝。

袁老师讲了这么多、他是怎么定义这个接纳的?

程明:什么是接纳?他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接纳就是爱、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忍耐就是对一个人的缺点、不足和失败的包容,恩赐就是对软弱者内在需求的满足。

梦远:忍耐恩赐=接纳,只忍了还不算接纳,必须有这个恩赐才算做接纳。这恩赐和忍耐的要求都很高啊!两个加在一起才等于接纳。如果按照这个仔仔细细的评估我们每一天对孩子所说的话,很多的话中都存在着不接纳的元素。

程敏:是的!在我们不经意当中我们就会说很多。像圣经教导我们不要惹孩子生气,我们却经常说削弱他们志气的话,说的孩子垂头丧气。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有觉悟自己在哪一个时间段是累了,就应该注意自己说的话。

所以我觉得“忍耐”真的很磨父亲的性子,袁老师定义的特别好,他是用一个水瓶来形容的,一瓶水掉落地上的那一刻,你接它是从下面往上接住它,所以只有在人事有缺点的时候才有被接纳的需要,他每一天的状况都很好的时候那个不叫接纳。但是我们人在对方最需要的时候就是没有那一个忍耐,很多都是在孩子失败的时候我们就发火了。

程敏:什么叫做一个家?家就是最温暖的地方,无论孩子犯了什么错误、有什么缺点,都是能够被接纳的。

梦远:我觉得其实不仅仅是做父亲的,现在的妈妈太忙了,很多都是在外面应付各种工作,很难心平气和的接纳在外面做了各种错事的孩子回家。所以妈妈也一样,因为情绪经常的波动,因此忍耐的功课也要好好的想一想。所以,很好的忍耐才是真正的接纳。忍耐恩慈=接纳,所以忍耐只是一部分。

恩慈比这个忍耐更难,我觉得很多的时候忍一忍不发脾气就算了,但是恩慈给我们的定义是“对软弱者内在需求的满足”,很多时候我都在发火了,我还要满足对方的需求?还要敏感的知道他没有把这件事情做好的背后他的软弱点在哪里?还要理解他、明白他、体会他,为什么父母这么难啊?值得吗?

程敏:很值得,对建立孩子在家庭当中父母面前的安全感很重要。

梦远:能把恩慈和安全感划在一起是一个很好的点,即便父母做到了忍耐,但是在恩慈上没有好好的接纳和帮助这个孩子的话,孩子很多内在的需求就藏起来了,当他没有被意识到的时候,很可能就会慢慢的不会再跟父母掏心掏肺的来表达自己的软弱了。

程敏:对。如果说也许父母可以不责备,也能忍耐了,但是就是没有办法把他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到底在哪里?没有花时间为他去着想,就算我们不发火,他自己也许也会变得很自卑、变得内疚,但是孩子小、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办好。

梦远:重要的他们是软弱的那一方,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这些情绪。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在他们生活中一些细节上面,没有累积成一种让他们表达自己软弱的安全区域的话,他们可能慢慢长大,真的会有一些内疚感啦、自责啊,还有自我讨要的这一些情绪。如果只是忍耐,我们会忍不住,堆积起来有一天我们会爆发的。袁老师在这里说恩慈是满足他内在的需要,我们做父母的生一次气就忍一次,没有任何的解释也没有跟孩子好好的谈心,我们心里别扭,孩子心里也别扭,双方心里都不舒服,关系也就破坏掉了。

程敏:袁老师讲忍耐的时候我觉得特别好,可以分享一下,他知道那个时候自己心里是不高兴的,但是他知道不能对孩子发脾气,他就忍耐,但是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怎么去处理,他就说“好,我们现在不说,去睡觉、我们第二天再说”,自己给自己有一个缓冲,有一个时间可以想“我今天和孩子到底要怎么处理这个问题,所以第一步在忍耐的时候可以缓冲一下,家长都不是全能的家长,很多的时候都做不到,所以他就是等到第二天的晚上找到办法了,可以心平气和的跟他小孩说。

梦远:非常好的方法!我们在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让自己冷静一下,他是冷静一天真的是去做了,而不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处理而把这个问题搁在一边。恩慈是非常重要的,圣经上说“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当你和孩子有这个互动,愿意去了解孩子为什么做错事的时候,你们两人之间建立了好的关系,也帮助父母把忍耐的这个负面的情绪彻底的消化掉了。这样做父母和孩子的心里都很健康。你接纳的程度就等于爱的程度。我们常常说爱孩子,在这个爱里面却又很多的动词。不光是说给孩子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其实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接纳和恩慈。

梦远:不过今天的节目快到结尾的时候,梦远就像说一句题外话了,我们这儿程敏是当父亲的,我是做母亲的,我们回到家庭当中,袁老师虽然讲的是对孩子的教育,我突然就想这为父为母的成为一个小家庭,我们彼此都要接纳哦。彼此之间要有忍耐又有恩慈,对我们的孩子才能行出来。我们度过了愉快的30分钟的时间,也给大家留下了一个功课,你最不能接纳的那个人是谁呢?或者是你自己的孩子,或者是你的另外一半?今天晚上可以做一些什么来满足对方内在的需求呢?也是梦远给自己的一个反思的问题。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