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7日 亲情不断电

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十七):理清界限

亲情不断电150127——水玲珑整理

收听

在我(丽芬)做讲座的时候,常发现有一些孩子有心理的问题或状况,这些是跟父母有关的。我们今天谈到的界限,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界限,以及心理界限等。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培养一个健康的心理,他跟自己、父母、朋友的交往中就会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界限的定义是在极限范围或者边缘的状况,比如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地标,人跟人的界限,人跟环境的界限等,这些都是一般的定义,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比较抽象的心理概念。你可能会问,我们上班的时候在做自己的事情,生活的时候还要加班,或者我跟你是朋友,你家里发生一些事情的时候我去帮助你,但是最后没有帮上忙反而帮了倒忙等等诸如此类,很多界限都不清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混乱,如果连这种最基本的状况都没有搞清楚,我们能够谈心理层面的抽象的概念吗?

这些其实是因为我们从小没有将家人之间的界限培养出来,没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所以我们在社会中与他人接触的时候,跟别人的界限或者思维方式是混淆的。我来到西方社会以后发现,西方人很重视个体,工作就是工作,下班就是下班,而我们华人则比较纠葛不清。让我们华人学界限非常难,这一课也是非常难懂的,也很难实践出来,但是却是我们必须知道的。

什么是心理界限呢?这个界限从妈妈怀宝宝的第一天就有了,妈妈与孩子之间靠着脐带连接,孩子与妈妈之间是共生的,孩子靠着脐带从妈妈肚子里汲取营养,小baby能体会到妈妈的心情好坏。宝宝从怀孕到出生一年都属于同生期,宝宝刚生出来一年是不会自己生存的,依附主要照顾者或者父母供应他们足够的食物和心灵需要,如果照顾者能够给他们足够的爱和食物,他们比较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所以第一年很重要。

自我分化是从一年以后开始的,因为一岁的孩子开始去思考,我如果做什么,结果会怎样,也就是因果关系。比如,我的小孩子从小就特别喜欢玩插座,有一次看电视,有一只猴子爬上电线杆,不小心触电了,就倒地了。刚好这个影片被我孩子看到,我就给他做机会教育,他就知道碰插座之后会有怎样的后果,这个就是因果关系。

孩子自身的身体也在成长,当他发现不需要依靠大人,可以靠走的时候,他的自我分化就开始了。父母要给孩子空间让他去分化和成长,而不是限制。比如有些父母很担心孩子,在孩子学走路的时候,孩子稍微一倾斜就赶紧说,小心小心,别跌倒了。这样也会让孩子焦虑。分化完成是青少年期的孩子,跟朋友相处的时候,不会因为没有跟家人相处而产生罪恶感,跟家人相处时,不会觉得没有办法跟朋友在一起,这是健康的心理界限。

在国外,我们常常发现,在公共场所,华人的父母常常不希望小孩去碰、摸,但是洋人的小孩却是满地爬,为什么我们常常将小孩保护的小心翼翼呢?这跟我们的文化背景有关。我们从小被这样教育,然后又拿来教育我们的孩子。洋人比较讲究个人人权,华人则讲究和谐、集体生活,就是我们不要去打扰别人。有时候即使我们到了国外,也是用原来的思考方式教育我们的孩子。所以我们鼓励父母回到自己的觉察里面,要在依附期给孩子建立清楚的界限。

我们受到文化和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们的界限也容易不清楚,从现在开始,我们知道有这样的一个界限存在,要知道哪些界限是可以尝试改变的,要理清界限。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