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1日 拥抱每一天

真理

 

收听

智慧语录120311——劝慰子整理

古往今来有许多哲学家、思想家、宗教家、科学家,而你认为谁说的话才是真理呢?今天的《智慧语录》要与您分享的是:真理。

永远执着于一件事——真理,如果你这样做,虽然有时似乎和别人的意见背离,却将会引你到上帝的面前。那不背弃真理的人,将与上帝同在。

耶稣的神性和他的救赎,是绝对基本的真理,没有了这些,基督教便毫无意义。

为真理的缘故,你要比狮子更勇敢,因为神与你同在。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耶稣又说:“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这世上有什么力量能够拯救我们脱离罪恶的捆绑,有什么力量能够使我们在罪恶的捆绑中得着释放,那就是真理。

耶稣说:“我就是真理。”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改变地跟随

拥抱每一天120311——寒冰整理

亲爱的朋友,你们好!我是徐约翰牧师,今天我们来到《马可福音》的第二十一讲,题目是:

改变地跟随

经文:《马可福音》10:13—31。

13有人带着小孩子来见耶稣,要耶稣摸他们,门徒便责备那些人。14耶稣看见就恼怒,对门徒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神国的,正是这样的人。15我实在告诉你们:凡要承受神国的,若不像小孩子,断不能进去。”16于是抱着小孩子,给他们按手,为他们祝福。

17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有一个人跑来,跪在他面前,问他说:“良善的夫子,我当做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18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19诫命你是晓得的: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可亏负人,当孝敬父母。”20他对耶稣说:“夫子,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21耶稣看着他,就爱他,对他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22他听见这话,脸上就变了色,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

23耶稣周围一看,对门徒说:“有钱财的人进 神的国是何等地难哪!”24门徒希奇他的话。耶稣又对他们说:“小子,倚靠钱财的人进神的国是何等的难哪!25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26门徒就分外希奇,对他说:“这样,谁能得救呢?”27耶稣看着他们,说:“在人是不能,在神却不然,因为神凡事都能。”28彼得就对他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了。”

29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人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儿女、田地,30没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亲、儿女、田地,并且要受逼迫;在来世必得永生。31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

有一次,一个病人在医生做了全面的检查以后,他对自己的病人就很严肃地说:“你的情况相当糟糕,你必须有所改变。第一,告诉你太太做饭要注意营养配搭,停止你不休不眠的工作;同时告诉你太太要管制她花钱,控制她的预算,让她把小孩带走,让你可以好好休息。除非你对你的生活方式进行彻底地改变,否则你很可能一个月以内你就可能没命。”病人想了以后回答说:“医生,你说起话来很有权威性,那么可不可以请你打个电话给我的妻子,把你刚才跟我说的这番话跟她讲一遍。”当这个可怜的病人回到家的时候,他的妻子冲过来跟他说:“你的医生已经打电话跟我谈过了,你好可怜呀,他告诉我你只有一个月可活了!”

改变的确是很不容易的,我们的生活被习惯包围,刻印在每天的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但通常我们很少去思想这些习惯或方式是否合理,除非出现了危机或面临很大的挑战。

信耶稣是一个相当重大的更新和改变,《圣经》为了强调这一点用了很多强烈的字眼去形容,比如重生、更新、改变;等等。实在上,信耶稣的改变不是一个普通的增加或减少,而是一个凡事转移、彻底的更新、全然的改变。跟随耶稣必须经历改变,因为我们天然的人性是自我满足、自我中心和自私自利的,如果我们不针对这些老我进行彻底的改变,就会扭曲了信仰的道路,会变得无无所适从,非常的痛苦。

那么改变究竟怎么样发生呢?我们怎样能调整经历这样的改变呢?今天的《圣经》里面,耶稣借着针对门徒的教导,提醒我们三个方面的改变。

第一,学习像孩子。跟一般的观念相反,我们教导孩子使他们成为大人,可是在这里耶稣却反过来说,让我们跟小孩子学习,学习他们的单纯。

第二,要放下生命中错误的标杆。在《圣经》中特别强调金钱,金钱却是常常夺走我们所爱的对象。

第三,要调整我们的动机。我们跟随耶稣不是为了回报,而是为了将来永恒的盼望。

这些都是针对我们难以改变的三方面,因为有了经验,我们才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我们常常是依赖这些经验,耶稣却叫我们放弃这些经验,学习像小孩子。第二针对我们的动机,很多时候在我们生命里面、在我们最本能当中,我们所追求的可能是另外的东西,我们不知道,耶稣要让我们学习改变。第三针对我们的盼望,针对我们的目标,我们可以经由这些来反省、省察自己,来经历改变。

一、要放下复杂的心态,学习孩子的单纯。

有一个四岁的小孩叫汤姆,他被父母带到了医院,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很温柔地对他说:“你知不知道你的姐姐现在病得很厉害,需要移植一个人的脊髓去救她,现在只有你的脊髓跟她是一致的,你愿意用你的脊髓去救你的姐姐吗?”其实小孩子他听不懂这些话,他听到以后就有一些犹豫,很迟疑地看着父母,然后问医生说:“如果我真的这样做了,我的姐姐真的会好起来吗?”父母跟医生都点点头,他仿佛下了很大的决心就对医生说:“那么好吧,我愿意,只要能救姐姐我什么都愿意做。”

很快,他就被安排进入了手术室,跟姐姐并排地躺着,医生慢慢地将他麻醉,把脊髓从他的身体里抽出来。手术进行得很顺利。过了几个小时汤姆才醒过来,他看见父母跟医生都站在自己的旁边,都微笑地着着他。他看着他们然后小声地问:“我是不是快要死了?”后来他的父母跟医生才发现,他们没有跟汤姆讲清楚,医生这样和他讲的时候,他以为当他把脊髓奉献出来的时候,就是等于把自己的生命奉献出来,他以为自己抽掉脊髓后就没有办法活了。但是即便是这样,他也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来救他的姐姐。这只是一个四岁的小孩,很多时候这个小孩子可以成为我们大人的一面镜子。

正如《圣经》告诉我们的这个故事,一些人把孩子带到耶稣的面前来,求他的祝福。这是很自然的举动,在当时的文化里面这是很普遍的,但是门徒却阻止他们,相信门徒也是出于好意,因为耶稣太累了,他需要休息。但是耶稣的反应却相当强烈,《圣经》说他看见以后就非常恼怒,这个词在原文里是“相当强烈”的一个字,是唯一一次用来形容耶稣,耶稣这一举动说明他对门徒的失望与震惊。他们轻看孩子,因为在犹太人的文化里面认为孩子是没有价值的,因为他们幼稚,依赖别人,是家庭的负担,但是耶稣更进一步地表达一个令人相当意外的观念:“人若不变成小孩子的样子,就不能进入神的国。”

耶稣为什么这样说?他要我们如何变成小孩呢?耶稣的意思当然不是要我们变得孩子气,而是特别强调在信心上,孩子的单纯与依赖常常是很多世故的成人所缺乏的。

中国人有句古话说:“人生返老直至死。”我们拼命将一些事情灌输给孩子,是不是一件好事呢?我记得我的小女儿,当她很小,两三岁的时候她能够做十以内的加减法,我们有时候很好奇问她说:“你怎么做出来的?”她说:“我不知道,我一想就想出来了。”可是等到她四岁的时候,我们把她送到幼儿园,老师教她数学的时候,她却不会算了,她需要掰着手指头她需要用很多的工具,这就让我们常常反省一件事情:我们在教导孩子,但是我们是把他们教导得更好呢,还是更糟糕?

人变得越来越世故,越来越狡猾,越来越难以相信别人,凡事总要问为什么,有什么动机,也从来不相信这个世界上“恩典”这回事,这就是很多人到现在还不愿意接受耶稣的恩典的原因。所以我们常常要互相地来提醒,我们学习蹲下来看这个世界,用孩子的单纯去相信神的预备,神就会喜悦。这就是耶稣提醒我们的一个改变,学习像小孩子。

二、我们要重塑人生的标杆,撇下捆绑跟缠累。

1928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群金融家在芝加哥开会。他们中有世界上最大公司的老总,有纽约证交会的主席,有最大农产品公司的销售商,有内阁的成员,还有一些是华尔街的大亨,有国际银行的主席。这些人可能掌握了世界上最大的财富,可以说是最成功的人,所以当时的报道把他们大大地赞扬了一番,报纸、杂志都把他们的形象印在封面,把他们的故事到处传扬,鼓励年轻人跟随他们。但是25年以后,当报纸和杂志去跟踪他们的时候,却发现发生在这些人的身上却出人意料,他们其中有当时最大的公司的主席,他最后活在借债的生活里,因为他公司已经破产。最大的小麦农产品的销售商在国外孤独的死去,纽约证交会的主席却在做一些很卑微的工作,而内阁的成员却发现在监狱里面,最后从监狱里出来孤独地死在家里,他们当中有三位最后都以自杀身亡。

很多时候我们都羡慕这些拥有很多财富的人,但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些财富的背后他们真正的生活究竟是怎样。我们并不是说财富本身有问题,而是说如果我们把财富当作唯一的动机和唯一的目标,我们的生命就会陷入混乱。

少年官的故事我们很多时候都在传讲,是我们所熟悉的,但是在解释上面有两个问题:第一,金钱是不是认识耶稣的障碍;第二富有的人究竟能不能够得救,因为耶稣说:“有钱财的人得救是很难的,比骆驼穿过针的眼还难。”当然我们知道骆驼是没有办法穿过针眼的,这样有钱财的人就没有办法得救吗?

其实我们深入去看这个故事,就会发现这个故事的本身它的重点既不是金钱也不是富人能否得救的问题,它的重点乃是改变我们生命的目标。

少年官其实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人,《圣经》也告诉我们耶稣爱他。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说,他都是相当成功的一位。他很富有,却不是暴发户,因为他遵守了律法;他拥有地位,却没有骄傲自满,他来寻求耶稣的帮助;他虽然少年得志,却态度谦恭,他跪在耶稣的面前,就显明了这一点。放在今天,这样的人是教会所欢迎的。但是耶稣在引用十诫的时候其实已经埋下了伏笔,他故意只引用了后面六个诫命,却单单没有提更重要的前面的四个诫命,而这四个诫命都围绕一个问题——我们跟神的关系,就是我们有没有尽心、尽力、尽意地爱主?

主耶稣常常谈到金钱的问题,其实他并不是说金钱本身是邪恶的,他只是指出金钱很容易成为我们的主、我们的标杆、我们人生的主宰。其实金钱很重要,没有钱我们没有办法生存,也没有办法推展事工,更没有办法去帮助别人。但是正如有人说的“金钱是最好的仆人,却是最糟糕的主人”。一旦金钱掌握了你,控制了你,问题就很大了。主耶稣说:“不要侍奉主,又侍奉玛门。不是爱这个,就是轻那个。”也许你看中的不是金钱,但是我们都需要反省究竟什么是我的主,究竟什么是我生命的标杆,究竟什么代替了上帝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有可能是家人,有可能是工作,我们都需要放下来,来经历改变。

三、动机的改变,我们要重审期望的动机,盼望永恒的基业。

很多时候人都是短视的,我们只看见眼前而不顾将来。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小孩子,在他的前面放了一个瓶子,瓶子口是比较小的,肚子是大的,里面放着一只很漂亮的蝴蝶。小孩子很好奇,他希望把蝴蝶抓出来,他的手伸直了以后可以刚刚伸进去,但是只要他把东西抓在手上,他的手就拿不出来了,因为瓶子口不够大。从这件事情上,我们就看到很多时候是因小失大,很多时候神等着把祝福加添给我们,但是我们拼命地抓住我们生命中一些次要的东西,然后我们说:主啊,你为什么不给我祝福?也许上帝可能在提醒,在问你说:“为什么你不把手放开,把那些次要的东西放下来,我就可以把更重要的赐给你。”这是我们常常会遇到的问题。

今天的《圣经》里面我们看见彼得是一个反应很快的人,当耶稣说完那番话以后他马上表态,看起来很属灵,其实却不然。在记载同一个故事的《马太福音》19章27节里,彼得在说这个话的时候还加上了一句“将来我们要的是什么呢”?这句话反映出门徒的震惊,因为在旧约中普遍相信财富是神的祝福,而且是侍奉神该得的报酬。所以在彼得的口气好像在报怨:那么我们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这也是在基督徒中普遍的一个想法,我们已经撇下了很多来跟随耶稣,那么我们会有什么好处呢?耶稣的回答肯定了我们绝对不会因为侍奉失去任何重要的东西,但是更要紧的是我们需要省察自己的动机,我们是否为了那些回报而做,还是单单因为我们爱主?耶稣也提醒我们,我们要受逼迫,我们不能单单冲着好处而来,这是在我们的文化里面根深蒂固的,一种交换的关系。就好像很多人到庙里烧香拜佛,他们目的是让自己发达、发财,这是一种交换的关系。我们有这样的背景,需要小心。

将来神看优先次序的眼光跟世人是不同的,本来在前的可能会在后,在后的反而在前,动机决定一切。盼望永恒的基业,我们因着有这样的爱,我们就相信一切都会更好,这是神的应许,是神的话语所应许的,是我们要超越环境去把握的。

这就是今天耶稣提醒我们的“改变的跟随”,因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面,我们有很多的经验,有很多自己的坚持,自己的动机,很多时候我们不觉得,不会省察,因为它已经根深蒂固地在我们的生活生命里面,很多时候流露出来就是一种习惯,一种本能的反应。但是耶稣借着今天的故事提醒我们说,我们要省察这些看起来不明显的地方,让我们懂得怎么去改变。

我们一起祷告:

主耶稣我们感谢你,谢谢你借着今天的《圣经》提醒我们,我们从前在没有跟随你的时候,虽然看起来我们有很多的人生经验,我们有很多坚持,我们看起来好像很成功,但是实际上有很多的破损和破洞,我们需要改变。主啊,求你圣灵来引导我们,帮助我们,让我们学习像小孩子的单纯,让我们尊主为大,让我们盼望那永恒的基业,以至于我们在侍奉你、跟随你的时候,我们的生命经历了这样的改变,我们会更看重那永恒的基业,我们会带着盼望,带着喜乐来跟随你,把一切的荣耀都归给你。奉耶稣基督的名祷告,阿们!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