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2日 拥抱每一天

等老了

 

收听

智慧语录20160722——荣天、萍萍整理
等老了,我们要学会对自己好点。趁着我们还能走动,多去看看风景,多去唱唱歌谣。
子女们都长大了,要相信他们能过好自己的日子。儿子自有儿孙福,休为儿孙做“马牛”。
我们要快乐地活在当下,虽然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们不需要和别人比名利地位,儿孙如何有出息等等。等老了,我们要活得更加愉快、健康、长寿。
等老了,不要再用健康换取身外之物。钱是挣不完的,就算挣到了,那也只能买一堆药材,买不到健康。
幸福是靠自己努力创造的,快乐要自己去寻找。只要心态好,每天都会有愉快的事发生,就能天天都开心。
精神好,病不倒;精神好,病能好;精神好,病早好。所以我们要养好自己的精神。
心情愉快,适当运动,常见阳光,饮食多样化,作息有规律,就能健康地多活几年。
等老了,我们更要好好爱自己,好好照顾好自己的一颗心。
万水千山总是情!天父世界多美丽,感谢上帝在今生为我们预备一个美丽世界,在来生为我们预备一个好的无比的荣耀天家。我们不禁要和诗人一样的赞叹上帝:“神啊!我观看你指头所造的天,并你所陈设的月亮星宿,便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
主持人:凌云;文章来自网络,有增删修改
诗歌:《人算什么》

人生最大的捷径是阅读一流的书

拥抱小语20160722——荣天、萍萍整理
北大出了许多企业家,这让我非常自豪。我经常回忆,北大为什么会产生企业家?经历了这么多年人生后,我明白了北大为什么会产生企业家。
以北大的32号楼为例,当年我和俞敏洪作为北大青年教师住在这个楼的第二层。后来俞敏洪创办了新东方,成了知名的企业家。
第三层楼,当年住着一个来自山西的青年叫做李彦宏,天天在水房里光着上身用冷水冲澡,唱着“夜里寻他千百度,你在哪里呢?”天天念“百度”两个字,于是后来诞生了百度公司。而从知识储备来讲,李彦宏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企业,他是学图书馆系古典文学编目专业的。
第四层楼住着北大中文系的愤怒诗人黄怒波。这些年来,黄怒波令人刮目相看,成为中坤集团创始人。
英文系、图书馆系、中文系都是与金融、融资、管理完全无关的专业,但是学这些专业的人怎么会创建出成功的企业呢?我想,这是因为北大给予了我们一样东西,就是怎样塑造生命的东西,使得我们对知识的渴望超过一切。
我有一个座右铭叫做“读书只读一流的书”。真正值得我智力投入、值得我尊重、花费我精力的大概就是这两大类。我觉读书一定要读一流的书,做人一定要做一流的人。我认为我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用时间和生命阅读和拥抱了世上一流的书。
正如读经典,读那些改变我们生命轨迹的书籍,成为北大人离开校门后不管走到哪个领域,能比别人走得稍微远一点的保证。因为那些书不是字,是生命,而这些用生命对于读者的生命来说,是一种引领。
我所读的作品的创作年代越来越早,因为我觉得越是早期的人,他们写下的文字越是生命的写照。千百年来,没有被淘汰的著作是人类一代又一代人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现在市场的选择,更不是广告词的选择,这是非常关键的。
那么要读哪些类型的书呢?
首先,是不是要读宗教、神学呢?我觉得一定要。读神学著作我们才能理解人性的东西,才能达到一种超尘脱俗的感觉。
第二,要读哲学。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寻找人之为人的存在根由的一种诘问。作为一个人,我们不得不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要到哪里去。
第三,不能不读历史。历史对人类到目前为止的所有生活场景进行了最接近真实的描述。人的生命有限,如果想领略人类经历的甜酸苦辣、成功和失败、生命和死亡,就只能去读历史。
第四,心理学要读。心理学家拆解的是人意识的存在,探寻的是一个人的意识和心灵究竟怎样协调运行的,是如何保持人之为人的内在本质的。
文学不可不读。作家通过语言向人的想象力挑战,这是文学的基本功能。比如村上春树,他的题材和写法奇诡诱人,但我认为他一点都不缺乏深刻性,他是在试图捕捉现代文明里飘浮的现代人的存在本质和表征。
科学领域的一流读物也要读。我坚信在科学思想和人文思想方面存在着某种意义上平行发展的东西。
日常阅读应该融合以上这些,要学会做出一盘有利于精神和心灵健康的“沙拉”。我称这种读书为饮食平衡法读书。这样人的生存才能不偏颇,精神的林木才不会因营养匮乏而枯萎或畸形。当然这是“读书人”的读书,专家学者另当别论。从终极目的上说,读书是建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心灵的世界的过程。人读书越多,越不会被外在的环境所困扰。
主持人:雅薇;作者:王强;文章来自网络
诗歌:《我活着是为敬拜你》

改变带来医治(22):界限的《圣经》基础

拥抱每一天20160722——越歌整理
在本书的上一部分我们看到:生命中一样最重要的事就是与别人相连并对连结一事说“是”。但我们怎样建立一个互相依附的关系同时又保持自己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呢?我们怎样来分辨什么真是自己而不是别人?我们怎样在依附的关系里先定自己的道路,并且知道这是个人的选择?当我们与和自己相连结的人意见不同时,会怎样呢?或是我们想做的事和与我们相连结的人所想的不同时,又会怎样呢?或是我们不要亲人再伤害我们时候呢?或是我们想要与朋友或配偶分开一段时间呢?听起来很复杂,不是吗?的确是的。
但为了不让我们觉得“关系”太难又太限制人,让我们来看看在“上帝的形象”中长大的第二种发展工作:建立界限及分离的意识。
上帝是一位相连的上帝。圣父、圣子、圣灵是永相连结的;他们有一个永恒的“合一”。然而,正如单一性是上帝最基本的特质,上帝在此单一性中也具有多样性。圣父、圣子、圣灵是相异、分别的三位。他们并非“溶合”在一起以致失了个别的本质。他们彼此之间是有界限的。他们各有自己的才能、责任、意志与人格。他们能同时在不同的地方,也能做不同的事而不失了关系。
此外,上帝与他所创造的是分开的。他知道什么是他自己的,什么不是。他不是泛上帝论里的上帝,那儿上帝和宇宙是溶合在一起的。他是与我们分别的一位。他可以和我们有关系,但他不是我们,我们不是他。有界限存在于我们的本体、意志与责任之间。他知道他止于何处而我们始于何处。
因为他的意志与我们有分别,而我们是两个具不同本体的人,真实的关系乃为可能。
相同的,在人类的层次上,因我们是按着他形象造的,我们也各自与他人有别。我们各有本身的人格、意志、才能与责任。在我们的单一性中也有多样性。“分离”是人的本体身份的一个重要特质。我们应与他人相连结而不失去自己的本体身份与个体本质。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像他”。
但在人的层次上,正如我们与他人的连结已因堕落而损坏,我们对自己与人的分离性、界限、与责任的认识亦已损坏。我们都对自己止于何处与别人始于何处感到困惑。我们自己的意志很难不和别人的纠缠不清。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真正是什么人,其实我们并非别人口中所形容的。有时我们不知道自己所想、所感觉的。我们和世界之间的界限被模糊了。在本节中我们要从《圣经》的观点来看这些在分离与界限上的冲突,以重新发现在我们与我们所爱之人的关系中,我们的界限何在。
当我们想到关系,我们就想到爱。当我们想到界限,我们就想到有限制的范围。“界限”使我们知道什么属于我们,什么不属于我们,什么是我们容许的,什么不是,什么是我们会选择去做的,什么不是。
我由《圣经》中看见上帝一再如此行。他不断地说明他是谁,他是怎样的,不是怎样的,他爱什么,恨什么,以此来界定他自己。以下是他以说明自己是谁来界定自己:
“我是你的盾牌。”(创15:1)
“我是全能的上帝。”(创17:1)
“我是耶和华。”(出6:6)
“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出20:5)
“我是有恩惠的。”(出22:27)
“我是圣洁的。”(利11:44)
“我是首先的,也是末后的。”(赛48:12)
“我耶和华是你的救主。”(赛60:16)
“我是慈爱的。”(耶3:12)
以下是他以说明自己的感觉与想法来界定自己:
“我后悔甚不耐烦。”(耶15:6)
“我耶和华喜爱公平。”(赛61:8)
“我为他们心中何等伤破,是因他们起淫心。”(结6:9)
以下是他以选择所做的事来界定自己:
“要有光。”(创1:3)
“我却要与你立约。”(创6:18)
“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创12:2)
“我也要赐给你们一个新心,将新灵放在你们里面。”(结36:26)
许多次,他的属性、感觉、与思想是以第三人称来界定:
“耶和华施行公义,为一切受屈的人伸冤。他使摩西知道他的法则,叫以色列人晓得他的作为。耶和华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且有丰盛的慈爱。”(诗103:6-8)
上帝的属性、才能、感觉、思想、行为和意志决定了他是谁。这些形成他的身份。犹如正面的宣述界定了他是谁,负面的宣述亦然。他以说明他所恨的来界定他之所不是:
“耶和华所恨恶的有六样,连他心所憎恶的共有七样:就是高傲的眼,撒谎的舌,流无辜人血的手,图谋恶计的心,飞跑行恶的脚,吐谎言的假见证,并弟兄中布散纷争的人。”(箴6:16-19)
《圣经》作者们列出主所爱与所恨的事,让我们可以明白他是谁。他所选择的与他所定意的,他所要的与他所不要的,他所想的与他所做的,在界定他之所是的界限。而我们也是如此来界定我们自己的。
亲爱的朋友,相信你一定非常惊讶,原来界限对神来说,他是分得这么的清楚,盼望今天的分享能使我们对所爱的神更认识一点,愿神的灵亲自帮助我们更爱他,更愿意跟随他!
主持人:陆平;作者:亨利•克劳德博士
诗歌:《单单爱主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