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7日 拥抱每一天

从《论语》到《圣经》

 

收听

拥抱每一天160927——子时整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于大学之道,三十岁懂得了礼,言行都很得当,四十能成为智者而无所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矩,六十岁时所闻皆通,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今天我们把这段话和《圣经》中相关的信息作参照和对比。
三十而立
孔子曾说:“不知礼,无以立也。”有人解释,孔子说他三十而立,乃是指他这个时候懂得礼,言行都很得当。
三十而立这句话,后人给出的解释有很多,比较受认同的说法是,在人生最早期的三十年的学习和充实自己修养的基础上,来确立自己在为人处世、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孔子所谓的三十而立,乃是指在对社会和自己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有一种自觉意识和自我人格独立的意识。三十岁的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起自己应承受的责任,并且已经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简单地说,三十岁的人应该能坦然地面对一切了。这可以用立身、立业、立家来概括。
立身,就是确立自己的品格和修养,它应该包括:思想的修养,道德的涵养,能力的培养。自强是立身之本,别把自己的需求寄托在父母的资助上,或是寄托在别人的帮助上,那都是软弱的表现。立身是对每一个人立足于社会最起码的要求。
立业,就是确立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三十的人应该有比较固定的职业了。要有一技之长。这是求生的必备条件,也是尽到社会责任所必备的条件。
立家,就是应该有了自己的家庭,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推迟了年轻人组建家庭的时间。但到了三十岁,也是到了应该立家的时间了。至于是先立业后立家,还是先立家后立业,每个人情况都不同,也不必要分哪个为先、哪个在后。
孔子说的三十而立,让我联想到《圣经》中的几个人物。有几段经文这么说:
“约瑟见埃及王法老的时候年三十岁。他从法老面前出去,遍行埃及全地。”(创41:46)
“大卫登基的时候年三十岁,在位四十年。”(撒下5:4)
“耶稣开头传道,年纪约有三十岁。”(路3:23)
三十而立,你也许已经升为人父、人母,为人上级或是为人下级,因此你就需要学习如何解决人和物之间的关系、人和工作之间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这而立之年,将《圣经》送的几句话送给你:“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和纯洁各方面,都要做信徒的榜样。”(提前4:12)
四十而不惑
人到了四十岁,咀嚼了世态的冷暖,感怀了岁月的无情,往事悠悠。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在经历了许多疑惑、彷徨、振奋、欣喜之后,是沉淀、沉思,是恍然大悟……少了激情,多了沉稳;少了冲动,多了冷静;少了烦恼,多了理智;少了放任,多了责任。四十岁的人应该是十分理智和清醒的。
对外,他明白了社会。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离不开社会。四十岁的人,不再年轻,缺少了对社会那种幻想和迫切要投身于社会中的激情,多了一些沉稳。四十岁的人内心应该有一种淡定的力量去应对外界的挑战。
对内,他明白了自己。四十岁的人,是最讲实际的年龄段的人,人生走过一半,机会和机遇少了,所以不应该再犯过错而走迂回的道路。
四十岁的人最大特点是明白了自己的责任。首先,他必须做好自己的工作;其次,其父母年纪都大了,必须承担起赡养老人的家庭责任,尽心尽力尽早去尽孝。四十岁的人,子女都处在学习的阶段,培养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也是为社会延续和发展所应尽的社会责任。
四十岁的人,是人生的辉煌时期,也是为社会和家庭贡献最大的时期。
四十而不惑,这句话让我们想到,基督徒的人生的确也是要面对许多的迷惑。耶稣曾经说:“你们要谨慎,免得有人迷惑你们。因为将来有好些人冒我的名来,说:‘我是基督’,并且要迷惑许多人。”(太24:4-5)
这个迷惑是假基督的迷惑,除此之外,《圣经》也列举了许多不同的迷惑:
错误信仰的迷惑:“无知的加拉太人哪!耶稣基督钉十字架,已经活画在你们眼前,谁又迷惑了你们呢?我只要问你们这一件,你们受了圣灵,是因行律法呢?是因听信福音呢?(加3:1-2)
罪的迷惑:“弟兄们,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上帝离弃了。总要趁着还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劝,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来3:12-13)
钱财的迷惑:“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9-10)
亲爱的朋友,此刻在你的生命中,你所面对的迷惑又是什么呢?耶稣对我们说:“总要儆醒祷告,免得陷入迷惑。”(太26:41)
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所指的是上天的旨意或者命令,引申开来,是指必然性的命定。人生已经过去一大半,大题基本轮廓已经依稀可见,无论是学识,还是阅历,以及自制力,都到了最高的境界,基本的方向应该是不变了。
三十岁时,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是曲折的,是跳跃式地上升,四十岁的人生轨迹到了高峰,五十岁的人生轨迹就相对平稳了。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很难再出现大的波动了。五十岁的人,走过人生的大半,他们正处于人生最清醒的阶段,他决不会埋怨上天不公,而是默默地接受已有的现实。而且还十分清醒地预测到自己的未来,会十分平静地工作和生活。
五十岁的人知道了自己的人生定位,不尤人。经过二十多年的打拼,打造了自己的事业,无论他从事的职业是什么,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在专业水平、工作经验、决策能力以及个人修养等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实力,也拥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大大地提高了自己在方方面面的能力。
五十岁的人,就不应该再埋怨别人,他应该清楚自己的人生定位,也习惯了自己应该扮演的人生角色。五十岁的人知道了自己未竟的责任,不懈怠。
五十岁的人,还没到退休年龄,但也不是遥不可及,这时,都会想到要继续工作十年,还要尽到社会责任。五十岁的人,父母都年迈了,时常要为老人繁杂、琐碎的生活杂事去奔波。而孩子也正处于读书和就业的关键时候,孩子的前途往往是他们最关心的事情。
五十岁的人,到了人生最成熟阶段,成功和辉煌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时常伴有一些压力。但他们都能很坦然地去面对,因为他们了解了社会,可他们更知道自己。
五十而知天命,在《圣经》中有许多深知天命、领受天命的人,其中一位是大卫。上帝说:“我寻得耶西的儿子大卫,他是合我心意的人,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徒13:22)《圣经》又说:“大卫在世的日子,遵行了神的旨意,就睡了。”(徒13:36)这意思就是说,大卫按照神的旨意,服侍了他那一个时代的人,就睡了。
保罗也是一个深知天命、领受天命、完成天命的人。主耶稣曾经向保罗显现,对他说:“你起来站着,我特意向你显现,要派你作执事作见证,将你所看见的事,和我将要指示你的事,证明出来。我也要救你脱离百姓和外邦人的手。我差你到他们那里去,要叫他们的眼睛得开,从黑暗中归向光明,从撒但权下归向上帝。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徒26:16-18)
所以保罗这么说:“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上帝恩惠的福音。”(徒20:24)
亲爱的朋友,你是否很清楚地明白,神在你生命中的计划、神所交付给你特别的使命是什么呢?你愿不愿意去完成神对你的托付?保罗在《圣经》中这样鼓励我们:
“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12:1-2)
“不要作糊涂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弗5:17)
六十而耳顺
到了六十岁,好话坏话尽管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毫不动心、毫不生气,心里依然平静。人到了这个岁数,不管听到什么言论,遇到什么坎坷曲折,都能做到不激动,而冷静地进行思考,使自己的情绪顺应客观的环境,顺应事物的规律。学会不暴躁、不气馁、不悲伤、不退缩,达到宠辱不惊、始终如一的境界。
六十岁的人,看透了人生。人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出生到走向社会之前,是学习各种知识、学习本领、学习做人的时期,这大约到二十岁左右为一个阶段。二十岁左右工作到退休,这四十年左右是工作的阶段,为社会做贡献,为家庭做贡献,赡养老人、抚养子女。从退休起,从以社会角色为主转到以家庭角色为主,享受养老金,享受子女的抚养。
好好生活是最重要的,健康快乐地生活,不但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起码可以减少医药资源的消耗。六十岁的人,退休后的养老金必然少于在岗位时的薪酬,根据自己的收入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就是了。经历了岁月的打磨,经历了曲折和挫折,留下的只是人生的足迹,成就的却是自己丰富的阅历、涵养、修养。
六十岁的人,是人生中的晚秋,他的生活脚步慢了,却可以细细品味人生。
六十而耳顺,让我们想起了《圣经》中耶稣所说的话:
“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太7:24-27)
“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凡有耳的,就应当听。得胜的,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启2:11)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七十而从心所欲,就是顺从自己的想法,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很重要的是后面的三个字:不逾矩。
“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到七十岁的时候,你在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都很成熟,做事的时候就基本不会犯错,而不是说你能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是说你可以任意而行、我行我素的生活。
不逾矩就是要合乎规矩,对哪些事要合乎规矩呢?至少有三方面:情、礼、法。一般来说,违法的事谁也不会去做,如何讲情讲理倒是应该注意。和老同志、老同学、老朋友之间,在家庭内部之间,都要多讲情少讲理,甚至在家庭中就只讲情,别讲理了,老两口能相伴健康地度过余生,那就是幸福。只要在乎情理法的事,那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你感兴趣,只要你高兴,只要你快乐就去行。
然而,《圣经》在这样的一件事上,却给了我们一个更重要的原则:“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无论何人,不要求自己的益处,乃要求别人的益处。”(林前10:23-24)
“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时当快乐。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欢畅,行你心所愿行的,看你眼所爱看的,却要知道,为这一切的事,神必审问你。所以你当从心中除掉愁烦,从肉体克去邪恶。”(传11:9-10)
“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上帝,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因为人所做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上帝都必审问。”(传12:13-14)
人生七日古来稀,摩西也说:“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诗90:10)在这古稀之年,让我们借着保罗所说的话,来勉励自己:
“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林后4:16-18)
“所以,我们时常坦然无惧,并且晓得我们住在身内,便与主相离。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我们坦然无惧,是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所以,无论是住在身内,离开身外,我们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悦。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林后5:6-10)
主持人:凌云
诗歌:《神未曾应许天色常蓝》

 

 

Comments are closed.